×

收藏-健康网会员访问记录

网页标题:
×

注册健康网用户

用 户 名:
联 系 人:
性  别:
密  码:
重复密码:
电子邮箱:
邮箱验证码:
固定电话:
传  真:
手  机:
单位名称:
通信地址:
首选栏目:
我已经认真阅读并同意《健康网服务条款》
×

找回密码

  • 1.选择找回方式
  • 2.确认验证信息
  • 3.修改密码
  • 4.修改成功
  • 找回方式:
  • 用 户 名:
  • 手机号码:

 您现在位置:健康网-医药产业 >> 网站服务 >> 媒体发稿 >> 医药经济报 >> 浏览网站服务

细数2007:价格沉浮的背后
作者:wangchu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7-12-26 13:39:06

[关键词]:抗感染药 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大环内酯

健康网讯:

  对于中国原料药行业来说,2007年走势跌宕起伏,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可以感受到的是,来自国内外医药市场的种种压力纷至沓来,最终促使中国原料药市场的潜在矛盾浮出水面,让人隐隐嗅出变革的气息。
  成本优势,这曾经是医药出口引以为傲的资本,但如今,这项优势随着全球能源的日渐匮乏也在慢慢褪色;而在国内,《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犹如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众多原料药企业的头顶,企业必须承担起环保责任,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对“成本”一词重新认识。否则,医药贸易摩擦不断的局面恐怕还将延续至2008年。
  还有大宗原料药是不得不说的。作为医药商品出口创汇的支柱,大宗原料药2007年硕果累累。不过,有长远目光的业内人士并不会感到万分欣喜,因为我们大部分原料药只能作为中间体出口,而最核心的技术还在别人口袋里藏着掖着。
  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等大宗原料药都经历了一番涨落,构成了2007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产品的变化显示,中国制药企业将利润增长点移向下游产品,这与其它中间体发展历史过程相比有进步的表现。相较之下,尽快向下游产品延伸是企业避免风险、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出路,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下游产业将有更多的挖掘空间。

  头孢曲松钠两面夹击
  头孢曲松钠是头孢类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品种,无论是原料药还是制剂,一直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因此,最容易受到各方的影响。2007年,头孢曲松原料药价格变化频繁,说明了头孢曲松作为一个大品种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因素较多,上、下游对它的夹击作用十分明显。
  
  国内:一年内起落反转
  今年头孢曲松钠的价格变化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上半年则较平稳。5月份南京原料药会前后稍微回落,报价在810~830元/公斤。但从8月份开始,价格急速上涨曾一度达到1250元/公斤。然而好景不长,深圳原料药会之后的11月底又回落到1100元/公斤。半年之内出现的价格起落是其行情很不稳定的表现。
  分析8月后出现的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直接原因是上游的7-ACA中间体断货,造成生产头孢曲松无米下锅,从而引发供需关系的转变。而下半年价格回落,直接原因则是下游制剂销售无法延伸原料药价格上涨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于是很快出现库存,抑制了对原料药的需求。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成熟品种,又是个大品种,价格快速变化对下游制剂生产和市场稳定都是不利的。要使头孢曲松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稳定,能让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生存,条件是调整到一个可接受的价格契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讲,2007年出现的价格调整也是必要的过程。
  
  出口:接受印度的挑战
  头孢曲松钠(含粗粉)是出口型的原料药,出口量约占到国内产量的40%。1~10月份统计的出口总量是517吨。头孢曲松的出口区域分布到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印度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今年1~10月,中国出口印度的头孢曲松(含粗粉)占总量的39%。可见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性,以及争端发生的不可避免性。
  11月12日,印度商工部对中国头孢曲松钠反倾销初裁已通过,不同的企业纳税额分别在74.59~89.96美元/公斤。这个制裁额是很高的,而且没有最低限量。可见,印度方面的目的就是要完全堵住中国的头孢曲松钠进入印度。如此一来,迫使中国供应方要么暂时放弃印度市场,要么把出口头孢曲松变为出口7-ACA。这个初裁会执行到2008年的5月底,如果在此期间有足够证据证明中国出口的头孢曲松不属于倾销,就可以取消这个初裁。这要取决于中国出口方投入多大的精力。
  与青霉素工业盐不同,中国有头孢曲松钠上游原料即7-ACA出口印度,也就意味着买了中国7-ACA的印度厂家不愿看到来自中国的头孢曲松钠与他们分争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头孢曲松钠没能躲过印度的反倾销制裁的原因。
  2007年第四季度头孢曲松钠出口价格已经上涨到145美元/公斤,在这个水平上,中国企业要与印度采购方需要达成共识分摊制裁成本,才有望继续占领印度市场。

  维生素C“阴晴不定”
  近些年,维生素C在全球主要由六大企业掌控:石家庄制药、华北制药集团、东北制药、江山制药,以及荷兰帝斯曼和德国巴斯夫。目前,维生素C全球产能超过13万吨,需求量一般保持在9万吨左右,而国内四大企业产能已经超过9万吨。全球形成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企业通常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来稳定市场。然而,市场的变化还是由供求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2007年维生素C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变幻莫测。经历多年的低迷之后,受整个原料药行业形势影响,维生素C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价格变化主要体现在今年第三季度,从6月份开始上涨,当时的出口报价为11美元/公斤,此后货源持续紧张,到8月份才稍微回落,约9~10美元/公斤,至今仍保持在9美元/公斤左右。
  
  命脉仍捏在洋人手中
  2006年,中国维生素C出口总量为71050吨,出口价格仅为3.3美元/公斤,而到了今年1~10月,出口量已经达到58473吨,平均出口价格为4.42美元/公斤,今年6月份实际出口价格超过5美元/公斤,也是近几年来价格的较高位。
  中国企业有70%的产量销往国际市场,出口数量和价格直接影响着四大维生素C企业,因此说,中国维生素C产业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产业的集中度,中国企业在全球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代表性。2007年出口价格的变化也正说明了国际市场对于维生素C的需求。
  
  国内发展空间狭窄
  维生素C国内市场似乎没有让大家有所期待,整个产量在国内的份额只占30%左右,相对于国际市场只是较少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的注意力通常不放在国内市场。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维生素C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今年3月,国内维生素C对外报价在33~35元/公斤,受5月初帝斯曼停产的影响,需求略有增加,价格涨到了60元/公斤,7月份更是蹿上85元/公斤。到了8、9月份,受淡季的影响,需求量有所减少,且库存没有完全消化掉,价格有小幅度下降。10月到12月初价格变化不大,内销价格基本保持在60~65元/公斤。
  虽然高价格给生产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但明年价格能坚持在什么位置仍是未知数,持续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业内人士表示,期望出口价格能够稳定在7美元/公斤。今年国家在产业调整规划中维生素C原料作为限制类产品,因此,未来在扩产或者外资加入的可能性比较小,相对来说,在保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产能更好地利用起来才是根本。

  阿莫西林的“喜和忧”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产品中的一个典型品种,既受到上游工业盐价格变化的影响,也被下游制剂直接控制着。因此,阿莫西林受各方面的影响而变化较明显,而且市场混乱,短时间内价格变化非常快。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药价格变化难测,上涨很快,在高价位持续近4个月时间,直到11月份才开始快速下滑,年底价格仍坚挺在280~300元/公斤。
  
  国内长期货紧价扬
  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药价格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几乎拥有大半年时间,自3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价格在300~500元/公斤间递增。9月份有所回落,价格仍保持在350~400元/公斤,11月底深圳原料药会报出的价格为300元/公斤,而当前的价格仍比去年220元/公斤的平均价格高出很多,同比价格涨幅较大。
  由于青霉素工业盐在今年初紧俏,导致阿莫西林等下游产品全部涨价。分析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青霉素工业盐产量下降,生产企业因环保压力限产而长期供应不足,价格更是居高不下;二是阿莫西林本身作为抗感染药领域重量级产品,需求量非常大,但国家又限制了其最高零售价格,因此,长期高价位运行必然导致产业链的不协调,给制剂生产企业带来采购压力,从而转移产品方向。第四季度阿莫西林原料药价格下跌也正是受此影响。
  作为青霉素类一个成熟的品种,阿莫西林处在一个两面受压的位置。受到供求关系、上下游关系的影响,2007年的阿莫西林原料药市场表现非凡。
  
  国际市场价格终见分晓
  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药出口价格变化发生在第二、三季度,包括其它一些大宗原料价变化也主要在这个阶段。至此,延续了半年时间的阿莫西林价格上升已至顶峰,最终在第四季度下滑,拐点就此开始。
  健康网跟踪统计数据显示,阿莫西林出口价格自4月份开始上涨,一路走高,到9月份平均价格近56美元/公斤,持续时间要比上游的青霉素工业盐要长。10月份出现了快速下降,11月底出口报价为35美元/公斤,且价格还在回落。而随着价格走高,出口量有下降趋势,尤其是在8、9月份价格最高时,正是出口量最少的时候。其主要原因:一是上游原料药的供需变化直接影响着阿莫西林的价格趋势;二是长期的高价格使得采购方压力较大,因此,10月份开始,交易情况并不乐观,卖方采取调整价格措施;三是涨价后的市场供需调整,阿莫西林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早于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转向下滑。
  2007年阿莫西林市场近半年时间都维持较高的价格,然而价格的转变也正预示着新一轮的行情,明年理想的价格是维持现有水平,最终要达到竞争双方共同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产能已经达到15000吨左右,同比增长了25%左右;其中,石药、华药和联邦制药三大企业年产能均已超过3000吨,有的甚至已经超过4000吨。

  大环内酯类热度下降
  近几年,发酵、合成类抗生素迅速扩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水涨船高,2004年从“新宠”变作2006年的“火热”态势,进入2007年又逐渐经历降温过程,下半年的出口量和价格变化比较大。

  硫氰酸红霉素出口转向国内
  硫氰酸红霉素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的产业发展过程。宁夏启元药业、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四川山山制药、河南新乡华星药厂和西安利君制药已成为国内主要生产商。这5家的市场份额占到国内的90%以上。其中,宁夏启元药业堪称老大,2006年达到3000吨的水平;另外,产量超过千吨的是四川山山药业(2600吨)和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2000吨)。
  在2006年之前,硫氰酸红霉素的增量主要被出口消化,2006年硫氰酸红霉素出口突破了千吨(1172吨),同比增长36%。但是,在2007年之后市场出现了变化,即国内对硫氰酸红霉素的消化能力提高,出现了由出口为主转为内销为主的局面。
  今年1~10月,硫氰酸红霉素出口量仅有982785公斤,同比2006年1~10月减少了28%。而且出口企业集中度更高了。今年国内市场价格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受到一些环保问题,企业减产,导致短时间货源紧张,价格在6月份开始上涨,几个月后又回落到320元/公斤并稳定了一段时间,目前仍有涨价趋势,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涨价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阿奇霉素价格大跌
  近些年来阿奇霉素成了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上一只炙手可热的产品。2006年,中国阿奇霉素的产量估计能达到650吨,出口占一半左右。主要生产企业有新昌国邦药业、石家庄制药集团华盛制药、上海现代制药、浙江耐司康药业等。由于近年来阿奇霉素国际市场出口行情看好,而且在工艺、成本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国内生产企业较多,竞争激烈,目前仍有10多家企业生产且出口,所以,今年的价格也是大幅度下降。
  2006年阿奇霉素的出口量达到258吨,2007年1~10月出口287吨,同比去年增长40%。自2006年以来出口量增长较快,但从出口形势上看,今年下半年有下降趋势。目前国内出口第一大户仍是新昌国邦药业,占出口份额的近40%。
  国内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尤其是石药欧意药业,产量排行老大,在国内市场占的份额较大。据健康网了解,目前近一半的产量用于国内制剂生产。
  2007年阿奇霉素的价格起伏不断,变化主要发生在下半年,由于受到硫氰酸红霉素的影响,7月份价格开始上涨,一直持续到11月份,自12月份以来,价格下降比较快,目前保持在780元/公斤的水平。
  
  克拉霉素出口量翻倍增长
  2007年,克拉霉素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口增长突出,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快速发展,克拉霉素的需求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立信药业、新昌国邦药业、浙江华义药业等,几大企业的产量也正是在这几年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变大。2006年的产量只有不到200吨,2007年的产量超过300吨,尤其是浙江耐司康药业投资的江西立信药业出口量占全国第一,两家公司占出口量的40%以上。
  2007年1~10月,克拉霉素出口量达到146吨,同比增长了224%,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3%,今年克拉霉素出口可谓“红火”,出口量直线上升,除了第一季度,其他月份出口量均较高,主要也是近年来红霉素产品向高端延伸,红霉素和琥乙红霉素的量逐渐被克拉霉素取代。
  不过,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未必能长久。预计阿奇霉素明年可能降温,价格有所回落。克拉霉素国内用量相对较小,价格变化范围较小,全年走势将基本保持在1100~1300元/公斤,EP标准的价格较高,销售额逐年提高,市场有待挖掘。